“9·15”减盐周:人人行动 全民控盐
食盐的主要化学成份是氯化钠(化学式NaCl),它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也是烹饪中最常用的调味料。 今年9月15—21日是全国第4个“9·15”减盐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国家行动办公室继续倡导“人人行动 全民控盐”,促进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据调查,2015年我国居民平均每日盐摄入量为10.5克,2019年安徽省高血压和钠盐摄入量监测结果显示,我省成年居民每日盐摄入量为9.1克,均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和“健康中国行动”中的推荐量(<5克/天)。因此,减盐需要“人人行动,全民控盐”。 食盐是我国居民膳食钠最主要来源 由于传统的饮食习惯,我国居民膳食钠的主要摄入来源是食盐(约占70%-80%),其次是酱油和其他调味品(约占10%),以及天然食品本身(约占10%)。 食用盐的摄入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和“健康中国”行动建议健康成年人每人每天食盐不应超过5克(相当于一啤酒瓶盖的量)。 对于其他年龄人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2岁及以下婴幼儿辅食里不应该添加含盐和糖调味品,2-3岁幼儿不超过2克,4-6岁幼儿不超过3克,7-10岁儿童不超过4克,65岁以上老年人应不超过5克。 食盐摄入过量的危害 氯化钠在食盐中含量为99%。 钠是维持人基本生命活动的必要营养素,但是钠摄入过多会引起高血压,并增加心脏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还会损伤胃粘膜、加快钙质流失,增加超重肥胖、胃癌和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减盐小技巧 1. 炒菜时少放盐。人的口味可以慢慢变淡,少放5%—10%的盐不会影响菜肴的口味;少用味精、鸡精、豆瓣酱和调味包,尝试用葱、姜、蒜、辣椒和醋等为食物提味。 2. 购买低钠盐。阅读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尽可能选择钠含量较低的包装食品(1克钠相当于2.54克食盐)。低钠或低盐食品必须满足钠含量<120毫克/100克固体食品或100毫升液体食品的条件。 3. 点餐时要求少放盐。尽可能减少外出就餐,“麻辣鲜香”往往意味着更多的盐和油;外出就餐时,请主动要求餐馆少放盐,尽量选择低钠菜品。 4. 点外卖时要求少放盐。外卖食品中常含有较多的盐和油,尽可能少点外卖食品。 5. 警惕“隐藏盐”。面包、面条、火腿、零食或汤等加工食品尽管有些尝起来不咸,但可能含有过多的不可见盐。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对盐有了更深的认识了呢?快看看下面这些误区,你都中招了没? 误区1.食物无盐即无味。 ❌ 长期高盐饮食,会使味蕾变得迟钝,需要较多量的盐才能感受到足够的咸味。而不吃盐或者吃盐量较少,会使味蕾变得敏感,仅食物本身所含的少量盐就能使人感受到足够的咸味。从高盐饮食转变为清淡饮食期间,我们的味蕾需要2-6周时间来适应这种变化。一旦味蕾适应了较淡的味道,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食物本身的新鲜美味了。 误区2.炎热潮湿的天气出汗多,需要多吃盐。❌ 实际上人体通过汗水流失的盐分很少,除非是在非常炎热的天气从事高强度、高温作业,否则没有必要额外补充盐分。 误区3.海盐是“天然的”,所以比加工盐好。❌ 盐就是盐,主要成分一样。无论从哪里来,过多摄入食盐都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误区4.高盐食物尝起来都是咸的。❌ 其实不然,有些食物高盐,但尝起来并不咸。因为和他们混在一起的糖等其他东西把盐的咸味部分遮掩了,如零食(五香瓜子、话梅、果脯等)、饼干类和面包甜点类。因此,在购买食物时,一定要仔细阅读食品营养标签,看含钠量。 误区5.减盐可能对我的健康不利?❌ 事实上,许多日常食物里都含有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正常饮食,出现盐不足的情况极少见,当然对于特殊的人群(前面合理使用低钠盐提到过),需要咨询专业医师。 误区6.只有老年人需要担心多吃盐。❌ 不论什么年龄段,吃盐太多都会导致血压升高,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应关注食盐摄入量。 误区7.烹饪过程中添加的盐不是人们摄入盐的主要来源。❌ 在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在内,膳食中约80%的盐来自于家庭烹饪过程中添加的盐。但是,随着生活方式(外卖,外出就餐等)改变,越来越多的盐是通过包装或加工食品、或在餐馆就餐而摄入。 减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食盐量要逐渐地减少 让味蕾慢慢适应 从现在起 坚持减盐,养成清淡饮食习惯吧!
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