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校园食源性疾病,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入夏以来,随着气温升高,食源性疾病进入高发时期。 学校是学生集中学习的地方,人群聚集密度大、社会关注度高。学校食品安全关系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 而学校食堂是预防校园食源性疾病发生的关键场所,校园食品安全如何保障呢?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根据近年来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发现,我国校园食源性疾病暴发,主要以微生物性感染和有毒植物中毒为主。 针对其发病特点和危险因素分布特征,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进行以下食品安全提示。 学校食堂还要定期核查清理储存的所有食品原料,重点是已开封使用的如米面油及花生、木耳等食品是否过期或发霉、冷藏冷冻食品是否过期变质。 采购食物原料要新鲜,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不得制售冷荤类、生食类、裱花蛋糕以及四季豆、鲜黄花菜、野生蘑菇、发芽土豆等高风险食品,不购买、不食用野生动物等“野味”。 加强冷链食品安全管理,保证食品可追溯。 此外,学校应当做好疾病防控工作,建立健全并落实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病应急预案和报告制度。 学校食品安全重于泰山,预防校园食源性疾病,为在校师生生命安全和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