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主页 欢迎访问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网站首页 / 疾病防治

什么是原发性肺结核?

阅读次数:1256 发布: 校医院 发布时间:2022-10-27 08:25
[字体:  ]

什么是原发性肺结核?

安徽省结核病防治


人类对结核菌普遍易感。从未受过结核菌感染的人体,对结核菌没有特异性免疫力。当结核菌侵入人体(主要通过呼吸途径即飞沫传染),进入肺泡,在此定居,并开始繁殖,这叫“初次感染”,或叫“原发感染”。受到初次感染的肺组织出现炎性病变,这个病变叫做“原发病灶”。繁殖中的结核菌从这个原发病灶沿着肺内淋巴管系统的引流,被传播到相应的气管、支气管淋巴结里,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结肿大,医学上称为“原发综合征”,也就是常说的“原发性肺结核”。继续繁殖的结核菌可从肿大的淋巴结沿着淋巴系统继续传播而进入血流循环系统,从而可侵入全身许多器官,并可在这些器官中形成相应的原发病灶,这叫"血行播散”。严重的血行播散可引起急性血行播散(粟粒)性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在没有特效药物的时代,几乎百分之百的死亡,即使现代,如不能及时诊治,病死率也极高。

在结核菌初次侵入人体开始繁殖时,人体在结核菌的刺激下,会产生一种对结核菌的特异性免疫力,由于这种免疫力是受结核菌感染后产生的,故称为“获得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有三种作用:①控制结核菌的繁殖,限制结核菌数目的增长;②增加人体破坏结核菌的能力,使结核菌的数目减少;③控制结核菌在体内的播散。在获得性免疫力的作用下,原发病灶和肿大的淋巴结里的以及播散到全身其他器官的结核菌就停止繁殖,并受到破坏。于是原发病灶迅速消失或留下钙化灶,肿大的淋巴结也逐渐紧缩而钙化。血行播散停止了,已播散的结核病灶中的结核菌大部分被消灭,但可能会有少量结核菌长期潜伏,一旦人体抵抗力降低时,这些残留菌复燃而引发肺和肺外结核。这就是人体初次感染结核菌后的一系列过程和结局。


人与生俱来就存在对致病菌的防御能力,或者称“免疫”,这种免疫是先天性的,非特异性的,即对任何致病菌有或多或少的免疫力,对结核菌亦然。

先天的免疫,加上受结核菌感染后产生的特异性(获得性)免疫,绝大多数原发感染(结核)不仅无明显症状,还都会在不知不觉中自愈(自行吸收、消退、硬结、钙化)。在结核疫情严重地区,原发感染大多发生在儿童、少年和青年时期,所以原发结核又称“儿童结核”。患原发结核的儿童既不影响正常的发育和健康,也不影响儿童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少数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或因抵抗力低(如营养不良),或因感染的菌量大、毒力强,可发生“临床结核病”,如典型的“原发综合征”,甚至发生重症结核(急性血行播散性结核、结核性脑膜炎),此时患病儿童可出现相应症状,如发烧、体重不增或体重减轻、干咳等,需要积极治疗。

我国实施的“扩大免疫接种规划”中,卡介苗是儿童出生后接种的第一个预防疫苗,于产后24小时即完成。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活结核菌苗,而接种卡介苗是一次人工感染“结核菌”,由于这种菌已失去致病力,所以,接种卡介苗后不会使儿童致病,也不会留下残留病灶。接种卡介苗可免除初次感染结核菌(有毒)之弊,不发生临床结核病,只保留了其利,产生对结核菌的特异性免疫力。在卡介苗接种好(质与量)的地区已很少见到儿童临床结核病,肺外结核也大为减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承办: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校医院 邮编:235000
技术支持:商网信息